(一)业务范畴局限
当前,监理业务存在明显的单一性。一方面,监理企业多作为纯技术性服务公司,缺乏多元化发展路径,过度依赖传统监理业务。另一方面,现阶段监理工作主要集中于施工阶段,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服务。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质量监理、进度监理以及安全管理较为受重视,而环境监理、合同管理及费用控制等方面则相对薄弱。这种业务的局限性,限制了监理企业的发展空间与服务价值的全面发挥。
(二)市场行为失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众多监理企业为求生存,采取片面压低价格的策略,引发了恶性竞争的恶性循环。这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监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极大地限制了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监理费用偏低
监理费用过低是行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各建设行业中,交通行业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以江苏省为例,其交通行业监理费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份相比差距显著,人均监理费用仅为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份的 50%;与省内市政工程相比,也仅达市政工程人均费用的 50%。监理费用的低下,致使监理企业资金紧张,无力支撑人才库建设,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转型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特别是在如今创品质工程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监理费用却未能相应增加,无法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同时社保新规的实施,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
(四)队伍建设滞后
监理工作本质上是一种高度依赖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智力服务,要求监理人员具备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于一身的高素质。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国工程监理的实际状况以及过低的监理费用,使得监理行业更趋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收入导致监理人员责任心与凝聚力下降,招聘的监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监理队伍整体素质难以保证。许多监理企业因缺乏高素质、有能力的监理人才,只能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进行检测检查,而无法运用管理、经济或合同手段对项目进行全面把控。此外,部分监理人员存在吃拿卡要等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严重损害了监理行业的社会形象与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业主履约意识薄弱
部分项目业主在履约方面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费用支付上。一方面对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进行履约考核,另一方面却未按照合同协议条款支付监理费用,导致监理费用拖欠严重,大幅增加了监理企业的资金成本。例如,有的项目监理进场服务两年,却未收到业主任何费用支付。同时,在项目延期监理费用方面,业主态度模糊,部分业主明确不支付延期费用,部分虽有规定却拖延执行,还有的在合同中对开工时间及进场通知书规定不明确,导致费用支付时推诿扯皮。
(六)投标资金压力大
监理企业依靠获取监理合同生存,而参与投标是获取合同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许多项目投标保证金金额过大,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监理行业属于纯服务型行业,主要费用支出为人员工资及社保,且需按月足额发放,同时每年大量项目投标保证金的支出,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二、监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面对诸多困境,监理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政府、协会与企业多方协同努力。
(一)优化市场环境
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推进相关改革与整治工作。2017 年,住建部明确加快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同时大力推进监理行业诚信机制建设,完善企业、人员、项目及诚信行为数据库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国家 “四库一平台” 的建成,有力打击了 “证书挂靠” 现象。2018 年 11 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多部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 “挂证” 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了监理市场环境。2017 年底,江苏省交通系统开展企业及个人业绩筛查活动,整治不诚信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业绩造假情况,为监理行业营造了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二)拓展服务主体
鼓励监理企业在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委托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主体范围。例如,顺应政府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接受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委托,对工程项目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同时,适应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需求,接受保险机构委托,开展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评估、质量安全检查等工作,实现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与业务范围。
(三)创新服务模式
监理企业应在立足施工阶段监理的基础上,向项目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现场监督等 “上下游” 领域拓展,提供多元化的 “菜单式” 咨询服务。对于选择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工程,可不再另行委托监理。鼓励大型监理企业通过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此外,建议业主积极推行代建、监理一体化模式,并鼓励监理企业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型融资方式下的咨询服务模式,以创新服务模式推动行业发展。
(四)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监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检测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监理服务中的应用,创新工程监理技术、管理、组织和流程,提升工程监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对专业素质过硬又懂管理或经济、法律,擅长外语的中青年人才重点培养,提高待遇,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同时,加强科研开发,以科技赋能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监理行业虽面临重重挑战,但通过优化市场环境、拓展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模式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等举措,有望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